牙龈炎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因为进食是要通过口腔的,一旦发生牙龈炎,牙齿的疼痛感估计让很多人都吃不下饭,除了影响进食之外,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心情,孕妇牙龈炎也是如此。
孕妇牙龈发炎是指牙龈出现发炎,孕妇牙龈发炎通常口腔前方的牙齿比较严重,病情程度可由无症状到疼痛、出血不等。主要表现为牙龈发红、肿胀、易出血,孕妇牙龈发炎严重时牙龈缘可有溃疡和假膜形成,有疼痛。
孕妇牙龈发炎一般在怀孕三个月左右时发生,分娩以后症状就可逐渐消退,所以称其为妊娠期牙龈炎,孕妇牙龈发炎一定要注意好口腔卫生,防止其他口腔问题的出现。
据统计,怀孕的妇女发生率约50%,临床症状为全口牙龈炎,尤其是牙间乳头肿有明显,色暗红,发亮、松软,严重者可能有溃疡和假膜形成,并有轻度的疼痛发生。
妊娠期龈炎一般在怀孕后2至4个月出现,分娩则消失。若妊娠前已有牙龈炎存在,则可使症状加剧,因此,出现前期症状的孕妇,妈妈网百科提醒大家一定要及时做好口腔卫生保健。
妊娠牙龈炎,顾名思义,多发生在怀孕期间,原因除了平时不注意口腔卫生之外,和妊娠期身体的变化是有很大关系的。
(一)局部因素
妊娠期妇女若不注意维持口腔卫生,致使牙菌斑、牙石在龈缘附近堆积,易引起牙龈发炎,若有食物嵌塞和不良修复物等的存在,更易加重牙龈的炎症。或妊娠前已患有慢性龈缘炎,妊娠后由于女性激素的变化使牙龈对局部刺激物更为敏感,加重了原有的病变。
(二)全身因素
妊娠本身不是引起牙龈炎的直接原因,如果没有菌斑和局部刺激物的存在,妊娠不会引起牙龈炎症过程,妊娠只是加重原有牙龈炎的一个因素。
妊娠时血液中的女性激素特别是孕酮水平增高,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管通透性增加,牙龈内炎症细胞和液体渗出量增多,加重了局部的炎症反应。
有人认为内分泌的改变会影响组织的代谢,如性激素的代谢增加,使局部血流量增加,从而改变牙龈组织对菌斑的反应。龈沟内细菌的成分也有变化,牙菌斑中的中间普氏菌明显增多成为优势菌,该菌数量、比例及临床症状随妊娠月份及血中孕酮水平的增高而加重,分娩后,该菌数量降低至妊娠前水平,临床症状也随之减轻或消失。
从国内的调查资料也表明,凡口腔卫生良好者,本病发生率低,反之则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