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 备孕 怀孕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当前位置:起跑线 » 怀孕 » 孕期 » 胎教知识 » 低血糖的正确认知,低血糖应如何防治

低血糖的正确认知,低血糖应如何防治

时间:2020-07-01 18:30 作者:起跑线小编 点击:
导读:低血糖的正确认知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危险!许多人都认为高血糖才是需要重视的。事实上,低血糖的危害甚至更凶险。葡萄糖是脑组织活动的主要能源,严重低血糖会引起大脑功能障碍,导致意识恍惚、言行怪异、昏昏欲睡、抽搐惊厥甚至昏迷死亡。当然,大部分人对低血

低血糖的正确认知

低血糖的正确认知

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危险!许多人都认为高血糖才是需要重视的。事实上,低血糖的危害甚至更凶险。

葡萄糖是脑组织活动的主要能源,严重低血糖会引起大脑功能障碍,导致意识恍惚、言行怪异、昏昏欲睡、抽搐惊厥甚至昏迷死亡。

当然,大部分人对低血糖及对于低血糖的危害认识存在着误区。

1、饥饿感不等于低血糖

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只要出现饥饿症状,就说明发生了低血糖。其实,有饥饿感并不一定发生了低血糖,也可能是高血糖。当出现饥饿感时,一定要及时监测血糖,判定一下自己的血糖是高还是低,以避免盲目施治。

2、低血糖未必有症状

事实上,当血糖低于正常时,有些患者有症状,有些患者则没有症状。没有症状的多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及长期频繁发生低血糖者,临床称之为“无症状性低血糖”。

3、低血糖症状变化多

临床观察发现,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时的临床表现并不完全一样。例如,婴幼儿及低龄儿童低血糖可表现为哺乳困难、哭闹易惊、易激惹、出冷汗、注意力涣散、恶梦连连、遗尿等,发生在夜间可表现为尿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必须细心观察方能发现。成年人发生低血糖往往症状比较典型,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饥饿感、心慌、手抖、出虚汗、四肢无力等。而发生于老年人的低血糖往往以神经缺糖症状作为突出表现,如嗜睡、意识障碍、偏瘫、癫痫样抽搐、昏迷等。

正确认识低血糖,才能有效预防低血糖。

低血糖应如何防治

低血糖应如何防治

低血糖几乎成了一种普遍现象,然而重视低血糖的危害的人却很少。其实,我们都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预防,让低血糖的危害远离自己。

关于低血糖的预防:

1、定时定量进餐,若进餐量减少则应相对减少药物的剂量。

2、要严格限制酒精的摄入,绝不可空腹饮酒。

3、合理运动。不要在空腹时运动,应该饭后1-2小时后进行运动,因为这个时候血糖水平较高,不容易发生低血糖。

4、在运动前适当减少降糖药物的剂量,也可以在运动中吃点东西补充能量。

5、如果经常出现低血糖,应做好记录,并询问医生可能出现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6、如果在夜间发生了低血糖,一定要冷静,病人若在此时还能够进食,那么可以给他吃点糖果或者糖水,并且快速检查血糖,若病人已经昏迷,应立刻送到医院急救。

低血糖的潜在威胁并不小,应做好有效预防。若已患有低血糖,更应积极进行食疗,适量运动,让自己保持健康。

关键字:

内容导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