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妈妈了解妊娠合并慢性肾炎吗?想必很多准妈妈都没有听说过,妊娠合并慢性肾炎是孕期比较多发的一种疾病,所以孕妈咪们平时要多了解下这方面的知识,做好防范措施。那么,妊娠合并慢性肾炎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妊娠合并慢性肾炎是什么
妊娠合并慢性肾炎是孕期比较多发的一种疾病,它不是单一形成,而是由多种不同的疾病侵犯肾小球引起的慢性疾病。临床上多以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特征出现,起病方式各不同,病情迁延、病变发展缓慢,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疾病。妊娠对慢性肾炎不利,这主要是由于妊娠期可加重肾脏负担,影响肾脏功能,严重者常常危及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必须引起重视。
▎妊娠合并慢性肾炎的病因
明确的病因尚未证实,仅少数由急性肾炎发展而来,但多推测与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有关。
另外据有关报道表示,临床上,绝大多数病人发现时即属妊娠合并慢性肾炎,而与急性肾炎无关,仅少数慢性肾炎是由于急性肾炎治疗不愈,而迁延或临床痊愈后而再度复发。该疾病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功衰竭。
▎妊娠合并慢性肾炎的治疗
妊娠前。孕妇如果在妊娠前已有高血压和蛋白尿症状,且血压在正常范围以上,均不宜妊娠,一旦妊娠应及早进行人工流产,因为妊娠必将加重肾脏负担,还容易并发妊高征,对母儿都非常不利。
妊娠期。有些患者非常渴望孩子,那必须认真详细检查,了解病情严重程度后做出适当决定。如病情轻者,可在医护人员监护下继续妊娠,但妊娠期要保证充分的休养和能量的补充,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若病情需住院治疗,一定要密切观察肾功能的变化,随访尿常规,尿液比重等,在观察治疗过程中,如肾功能进一步减退,或血压上升不易控制时,亦应考虑终止妊娠,保全母体健康。
如果经过治疗,妊娠维持到三十六周时,可以根据病情考虑终止妊娠。此时胎儿已经成熟,分娩可使胎儿及早脱离不利的环境,同时也避免加重孕妇肾脏损害。
另外,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者血压不易控制、肾功能减退时,在胎儿月龄较小时也应考虑通过药物促使胎儿肺成熟,以便及时终止妊娠。在怀孕三十三周以后,婴儿已有存活可能,如果这时出现严重的胎盘功能减退,应及时进行剖宫产,避免胎死宫内。
▎妊娠合并慢性肾炎注意事项
患慢性肾炎的孕妇,孕期中要有充足的休息、睡眠,情绪稳定,注意防止风寒、感染。宜食用含优质蛋白质,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并适当低盐。体质较弱或合并贫血者,可适当补充滋补养品。中期妊娠后,卧床休息应取左侧卧位,定期到医院检查血压,化验小便尤为重要。如出现血压增高,水肿严重,应及时用降压药,利尿药物。合并感染时,抗生素应选用对肾脏无毒副作用的药物。如氨青霉素、先锋霉素。因慢性肾炎易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或死胎,孕期注意胎儿监护(B超了解胎儿发育情况,胎盘功能,羊水,也可做胎儿监护,了解胎儿在宫内无缺氧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胎儿宫内异常情况。
妊娠满28周后,最好住院观察病情变化,采取合理的冶疗措施,如中西医结合冶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如血压明显升高达21.3/13.3KPA,经积极治疗不易控制,血清肌酐达到或超过265.2微摩尔/升台盘功能严重减退或发生死胎,应及时终止妊娠。
▎妊娠合并慢性肾炎的的影响
慢性肾炎对胎儿的影响,与肾炎的程度有关。如果在发病早期,孕妇只有蛋白尿,而没有高血压、血清肌酐也不超过1.4mg/dL时,肾炎对胎儿的影响就比较小,但如果慢性肾炎病程长致使胎盘功能减退,就可影响胎儿在宫内的生长,出现发育迟缓甚至宫内死亡。
孕妇如有高血压、氮质潴留、肌酐大于1.4mg/dL时,肾功能恶化的机会就明显增高,出现流产、死胎、死产的机会也随之增多。总之,血压越高,肌酐水平越高,母婴的危险性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