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 备孕 怀孕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当前位置:起跑线 » 早教 » 5-7岁 » "不打不成器"的教育 行的通吗

"不打不成器"的教育 行的通吗

时间:2016-09-07 15:56 作者:Tracy 点击:
导读:对于现代的家庭教育观来说,“不打不成器”也许是非常不被认同的教育方法,但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却又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那么这种教育方法是否有效可行呢?

  在英国、美国等很多地区都有法律明确规定父母打孩子是违法的,但是在韩国,父母打孩子却又是被法律允许的。到底该不该打孩子,这不仅仅是道德理念上的问题,更是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寻找有力论据来证明的问题。

图片来源于华盖

  相信在世上恐怕没有几个父母能够做到绝对不打孩子的,很多父母往往都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动了手,并安慰自己说“现在的孩子都是不打不成器的”,其实事后却又非常地自责、后悔。那么对于“不打不成器”的教育是否真正的有效可行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下这种教育方法对孩子会造成哪此好与不好的影响。

  不好的影响:

  1、影响感情:打孩子可能会使亲子间的感情疏远,甚至会使孩子记恨父母,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做错了什么事,都不敢跟父母讲。

  2、伤害自尊:再小的孩子他都有自尊心,父母打他是对他所做事以及整个人的否定,尤其是在外人面前打他,会让他觉得很没面子,自尊心受到伤害。

图片来源于华盖

  3、养成暴力:孩子的模仿性很强,若是常常被父母打骂,则孩子很容易从父母的打骂行为中,学会暴力和攻击的手段。

  4、失去内疚感:当孩子认识到自己犯了错误,而父母却没有处罚他,他心中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内疚感;但如果父母以打骂的方式处罚了他,他就会觉得“一报还一报”,两清了,于是便没有了内疚。对于一个较自觉的孩子,激了他内心的道德自觉,比用外在的力量制服他更好。

  5、影响情绪:父母经常以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在父母面前就会显得放不开,变得拘束、紧张,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6、影响性格形成:孩子做某件事情时,总是会因为害怕可能会遭到父母的惩罚,所以会思前想后、畏首畏脚;在别人面前,也会因为害怕做错事会受父母的责备,而不敢流露自己的真性情。

  7、学会撒谎:因为不想被父母挨打,孩子就会想方设法用谎言来掩盖自己的过失,并费尽心思为自己的过失寻找理由。

图片来源于华盖

  积极的影响:

  1、避免伤害

  当孩子还没学会避免伤害,还不能理解父母所讲的话时,打的惩戒方式,可以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避免孩子受到伤害。

  2、避免过于放纵

  有时孩子做坏事,能够得到一种刺激、冒险的精神体验,这时如果父母不打他,或批评不够,这种“愉快的体验”盖过痛苦的体验,孩子就会把做坏事当成内心向往的事情,于是,孩子的胆子就会越来越大。

  3、克服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的性格

  现在的长辈尤其是老一辈的,对孩子都是千依百顺,宠爱有加,孩子做错事,不但舍不得惩罚,还极力袒护,这就会造成孩子很多不良的性格。因此,适当的对孩子进行体罚,可以让他明白哪些事是不能做的,一旦做了,这种后果必须由自己来承担。

  4、学会克服挫折

  如今很多被宠坏了的孩子,稍有不顺,就想不开,学着电视里的跳楼、割腕等。打孩子可以增强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孩子在家里学会了正确对待父母的体罚,那么在今后的生活中遭到处罚,或受了委屈,就能够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面对。

  5、树立起正确的观念

  在孩子做错事后打他,可以让他切身体会到,这种不良的后果是因为自己做错事而带来的,这样可以避免他产生一种碰运气的犯规赌博心理;同时,也让孩子知道正确、正义的道德观念,犯了错误就应当承担错误带来的不良后果,只有做好事,才会得到积极的奖励。

关键字:教育孩子

内容导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