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 备孕 怀孕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产后月经疾病

当前位置:起跑线 » 百科 » 月子 » 产后疾病 » 产后月经疾病 »

如果新妈妈产后月经不规律,应该注意适当补钙、多休息、加强营养、适当运动,这样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如果产妇长期月经不规律,应去医院查明具体原因再对症治疗。以下几个方法可以帮助调理月经:

1、合理饮食

产后月经不调可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来进行调节,适当补充钙质,可以多吃一些丝瓜,有助于疏通经脉使血液更加流通,还可以起到清热解毒的功效;多吃羊肉粥可以补血止痛和补气;多吃猪皮冻还可以滋肾养肝养血益阴,更有助于调节月经不调。

多吃丝瓜丝瓜性平味甘,有通经络、行血脉、凉血解毒的功效,对调理月经不顺很有帮助。其它也可以多吃大葱、南瓜、栗子、豆类、大蒜、生姜、橘子等食物;或者吃一些如乌贼汤、龙眼蛋汤、当归羊肉火锅、韭菜炒羊肝、益母草汁粥、艾叶粥、牡丹花粥、月季花汤等补品。

少辛辣不能够吃刺激性的东西,不要吃辛辣的东西,否则易加重病情,还容易引起产后便秘。

2、保持心情愉悦

产后要保持愉悦的心情,可减少心理压力。特别是在经期月经来潮前一定要保持情绪的稳定,情绪不要有太大的波动。心情抑郁或沮丧常常是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而情绪紧张可使月经量增多,月经提前。

3、适当运动

产后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更有助于气血的运行。另外也要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要做到劳逸结合。

4、按摩保健

妈妈还可以进行自我按摩,特别是对腹部的按摩。

查看详情

月经先期是和女性体内的分泌系统紊乱相关,主要有卵巢激素、垂体促卵泡激素、雌激素、黄体生成激素等。月经是由于卵巢激素周期性变化引起子宫内膜周期性的脱落而导致的阴道出血。

青春期后卵巢在下丘脑一垂体所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刺激下逐渐发育。在垂体促卵泡激素的作用下卵泡逐渐生长,发育成熟,并分泌大量的雌激素,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增生变厚,呈增殖期变化。在黄体生成激素的作用下,成熟的卵泡破裂排出卵子,排卵后卵泡形成黄体,黄体细胞分泌孕激素,在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下,子宫内膜进一步增殖,并由于其腺体上皮细胞分泌而呈现分泌期变化。若卵子未受精,黄体即开始萎缩,一般黄体的寿命平均为14天。黄体萎缩后,卵巢雌、孕激素水平迅速下降,使子宫内膜失去支持而萎缩,且由于缺血坏死而脱落,于是出现阴道出血,即通常所说的月经来潮。

中医认为,月经先期主要是由气虚和血热引起的。因为气有摄血功能,气虚则不能摄血,冲任二脉失去调节和固摄功能;血得热则妄行,故血热可使经血运行紊乱而妄行,均可致月经提前。引起气虚和血热的病因有以下两种情况:

1、气虚:由于饮食失节,或劳倦过度,或思虑过极,均可损伤脾气,而使脾虚气弱,冲任不固,无力统摄经血,以致月经提前而行。

2、血热:如素体阳热偏盛域过食辛辣助阳之品,可使热伏于冲任,迫血妄行而致月经提前而行,此属实热所致。如经常急躁郁怒可以伤肝,使肝火妄动,影响血海和冲任对月经的调节功能而致月经先期,也属实热。如素体阴虚内热,或久病阴亏,或因失血后伤阴,均可使阴虚生内热,热扰冲任,而致月经先期。

查看详情

月经后期的原因是什么呢?西医学的解释是,月经稀发主要是因为卵巢的排卵功能障碍,与雌激素、孕激素失调有关。中医上的解释是寒、血虚、气滞而导致的,具体为:

一、西医原因:

1、内分泌功能失调: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功能早衰也会导致月经推迟。

2、慢性病:一些常见的慢性肝炎、肺结核、肿瘤、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慢性疾病,常常因营养缺乏也会导致月经延后。

3、手术创伤:宫腔手术、人流手术等引起宫颈粘连而致经血瘀留,从而使月经延后。

4、精神原因:精神过度紧张,悲愤、忧伤、气恼、失恋、兴奋等异常情绪,往往会导致月经推迟。这种情况往往会乳房胀疼、心烦意乱、郁闷不舒,一般不需要治疗,但有时月经一直推迟,可以服用中药进行辨证调理。

5、过度减肥:过度减肥使体内脂肪含量过低会导致内分泌失调。许多女性为了控制体重,服用一些减肥药物或者过度节食,从而导致月经推迟。这种情况如果时间短暂可以自然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但对于时间较长者,往往需要进行药物调理才可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

二、中医原因:

1、血寒有实寒和虚寒之分。

实寒:经期、产后感受寒邪,或过食生冷食物,寒邪客于胞宫,血为寒凝,冲任受阻,而致月经后期。

虚寒:素体阳虚,或久病伤阳,阳虚则寒,寒从内生,寒则血凝,故经期错后。

2、血虚:素体虚弱,或大病久病后气虚血少,或产乳过多,耗伤津血,或思虑伤脾,生化不足,冲任亏虚,血海不足,而月经后期。

3、气滞: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气滞则血行不畅,冲任受阻,因而经期延后。

查看详情

西医认为,发生排卵期出血,即经间期出血,是由于成熟的卵泡破裂排卵后,雌激素水平急骤下降明显,不能维持子宫内膜生长,引起子宫内膜表层局部溃破、脱落,从而发生突破性少量出血,随着卵巢黄体的形成,分泌出足量的雌、孕激素,使溃破的子宫内膜表层迅速修复而出血停止,或者可能当排卵期,成熟的卵泡分泌较多的雌激素,导致子宫内膜充血引起红细胞漏出;也可能于输卵管伞部摄卵时,将含血的卵泡液经输卵管逆蠕动送至子宫腔再由子宫颈经阴道流出。

根据中医对经间期出血的病理分析,从临床的观察中发现肾阴虚,阴精欠实,转化不太顺利,这就是经间期出血会发生的主要原因,尚能适应月经周期后移的滋长要求,但毕竟有所不足,故滋长的过程比起正常情况有所变慢,而经间期的邪气也能触动子宫血海,或者子宫血海的固藏本来就虚弱,受此扰动,影响固摄,导致出血;也有阴虚火旺迫血妄行,而导致出血增多,而发生经间期出血。

常见的分型有肾阴虚、脾气虚、湿热和血瘀,我们来看看不同原因引起的经间期出血,发病机理是怎样的:

1、肾阴虚

素体阴虚,房劳多产,肾中精血亏损,阴虚内热,热伏冲任,于细组之时,阳气内动,阳气乘阴,迫血妄行,因而出血;血出之后,阳气外泄,阴阳又趋平衡,故出血停止,下次周期,又再复发。

2、脾气虚

忧思劳倦,或饮食不节,损伤脾气,脾气虚弱,冲任不固,于纲组之时,阳气内动,但阳气不足,血失统摄,故而出血;阴随血泄,阴阳又趋平衡,故出血停止,下次周期,又再复发。

3、湿热

外感湿热之邪,或情志所伤,肝郁犯脾,水湿内生,湿热互结,蕴于冲任,于纲组之时,阳气内动,引起湿热,迫血妄行,遂致出血;湿热随经血外泄,冲任复宁,出血停止,下次周期,又再复发。

4、血瘀

经期产后,余血内留,离经之血内蓄为瘀,或情志内伤,气郁血结,久而成瘀,瘀阻冲任,于纲缢之时,阳气内动,引动瘀血,血不循经,遂致出血;瘀随血泄,冲任暂宁,出血停止,下次周期,又再复发。

查看详情

产后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原发性痛经是指从有月经开始就发生的腹痛,继发性痛经则是指行经数年或十几年才出现的经期腹痛,两种痛经的原因有所不同。

原发性痛经的原因为子宫口狭小、子宫发育不良或经血中带有大片的子宫内膜,后一种情况叫做膜样痛经。有时经血中含有血块,也能引起小肚子痛。

继发性痛经的原因,多数是疾病造成的,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盆腔炎、盆腔充血等。近年来发现,子宫内膜合成前列腺素增多时,也能引起痛经。因此,需要通过检查,确定痛经发生的原因之后,针对原因进行治疗。

另外,产后痛经也可能与剖腹产后宫缩剧烈有关,但是这种情况一般持续的时间都不长,产后痛经发生最主要的还是以子宫受寒,下血不畅为主。

查看详情

产后月经恢复是个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是在6-8个星期后,月经就会恢复,而产后闭经也是一种是常见的产后病症,也称之为产后闭经综合征。在产前产后多注意调养身体,日常护理要多上心,这是预防产后闭经综合征的重要方式,因此,需要如何做好预防工作,避免产后闭经的发生?主要通过以下四方面来实现:

1、产后加强营养,促使身体恢复健康。

怀孕十月,以及生产过程,都耗费了产妇大量的体力和精力,产妇的身体抵抗力低下。为此,产后为了促进身体康复,促使伤口愈合,及时加强营养,做好饮食作息护理工作,保障身体健康,这是十分重要的。

2、注意休息,适当时可多运动。

由于产后需多加休息,而在修养一段时间后,为了避免休息时间过长而导致气血滞胀,身体虚弱,适当时多走动下,活动下身体,这对身体恢复也是很有帮助的。

3、性生活适度,做好避孕措施。

而为了避免因意外怀孕去做人流手术,而影响到女性的内分泌系统稳定和卵巢功能,做好避孕措施,避免多次人流手术是很重要的。

4、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寒冷刺激。

为了避免宫寒而引发闭经病症,平时做好保暖措施,尤其是腰部以下。此外,经期不要沾冷水,生冷刺激类不要吃,保持气血通畅。

查看详情

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是指妇女在月经周期的后期(黄体期D14-D28)表现出的一系列生理和情感方面的不适症状,症状与精神和内科疾病无关,并在卵泡期缓解,在月经来潮后自行恢复到没有任何症状状态。其主要表现有烦躁易怒、失眠、紧张、压抑以及头痛、乳房胀痛、颜面浮肿等一系列的症状,严重者可影响妇女的正常生活。从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症状看,该病是育龄妇女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同时,经前期综合征是一种生理和社会心理等综合因素导致的一种妇女疾病。

严重经前期综合征:目前严重经前期综合征经前期症状的定义并不一致。但在最近的研究中,这一诊断标准已基本得到统一,并已用于诊断这一系列具有多种表现的严重经前期症状经前期烦躁不安精神障碍,以至少5种症状为基础,同时包括4种核心心理症状之一(出自包含17种生理、心理症状的表格。这17种症状是:抑郁、无助和负罪感、焦虑或压力大、情绪不稳、易怒或持续愤怒、兴趣降低、注意力不集中、疲劳、食欲亢进、睡眠障碍、无自控力或易受打击、协助能力差、头痛、疼痛、水肿或体重增加、抽搐、乳房胀痛)并在经前期加重,月经后减轻或消失。

查看详情

月经先后不定期不按周期来潮,时而先期(提前1周以上),时而后期(延后1周以上),称为月经不定期。月经不定期的发生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失调直接有关。

当体内促卵泡生成激素(PSH)与促黄体生成激素(LH)的比例失调,或下丘脑分泌的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受到抑制,月经中期的黄体生成激素高峰消失,则卵巢中虽有卵泡发育但不排卵,随着卵泡的不断生长发育,雌激素分泌量逐渐增多,促使子宫内膜不断生长,此时临床上则表现为月经后期。如卵泡发育不良,雌激素分泌不足,不足以支持子宫内膜而剥脱出血,则表现为月经提前。或虽有排卵,但因促卵泡生长激素不足,卵泡生长发育迟缓,卵泡期延长则可表现为月经后期。如因黄体生成激素不足,黄体发育不全过早萎缩,则表现为月经提前。

月经周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总的来说就是精神因素和器质性病变因素导致的:

1、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主要是下后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不稳定或是有缺陷,即月经病。

2、器质病变或药物等引起:包括生殖器官局部的炎症、肿瘤及发育异常、营养不良;颅内疾患;其他内分泌功能失调如甲状腺、肾上腺皮持功能异常、糖尿病、席汉氏病等;肝脏疾患、血液疾患等。使用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内分泌制剂或采取宫内节育器避孕者均可能发生月经不调。某些职业如长跑运动员容易出现闭经。此外,某些妊娠期异常出血也往往被误认为是月经不定期。

查看详情

为什么会有产后月经周期异常的情况呢?其原因主要和器质性疾病、身体血虚、外伤性出血、内分泌功能失调等有关。由于产后月经恢复需要一个过渡时期,而所需时间则视乎个体体质而定,所以不同女性产后月经恢复正常所需时间会存在较大差异。女性产后出现月经不调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1、月经量过多,一般是由器质性疾病导致的。

2、月经量过少,主要是由身体血虚或者外伤性出血造成的,如产后大出血可造成身体血虚以致月经过少;先天性的肾精不足、分娩过多损伤肾,以致肾气不足,最后导致月经量少;有时女性内分泌正常,而子宫复旧不良、或子宫内膜部位粘连也会使月经量减少。

3、生理周期不规律主要是有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器质病变或药物引起的。内分泌功能失调如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等;器质病变包括生殖器官局部的炎症、肿瘤及发育异常、营养不良等。不少女性在产后使用内分泌制剂,也会使月经来潮的时间变得不规律。

查看详情

相关知识点

索引
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