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 备孕 怀孕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当前位置:起跑线 » 育儿知识 » 3-6岁 » 3-6岁护理 » 关注“资优生”的心理健康 也需注重培养

关注“资优生”的心理健康 也需注重培养

时间:2016-07-30 13:59 作者:qpxadmin 点击:
导读:南大1998级理科强化班学生葛炜炜,10日晚在香港科技大学宿舍内上吊自杀。27岁的小葛正在港科大攻读化学博士,前途无量的他英年早逝,令人悲痛和惋惜。

关注“资优生”的心理健康

图片来源于华盖

  南大1998级理科强化班学生葛炜炜,10日晚在香港科技大学宿舍内上吊自杀。27岁的小葛正在港科大攻读化学博士,前途无量的他英年早逝,令人悲痛和惋惜。

  此悲剧再次提醒我们关注“资优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资优生”就是那些智商较高和学习成绩特优的学生群体。他们大都一路“狂奔”:重点小学中学、著名大学,读硕士攻博士,“考”无不胜,顺风顺水,甚至一路“绿灯”——免试或获优厚奖学金。他们是老师宠爱的“好学生”,家长心目中同龄人的楷模,社会和媒体称颂的对象,也普遍被认为是未来的精英。

  可是,我国一项统计表明,有心理障碍的中学生中,每10例中就有6例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上海市教育科学院对上海7所重点中学的352名“资优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资优生存在团队意识差、参与公益活动不热情、缺乏责任心和心理承受力低弱等问题。“资优生”孤傲的内心其实非常脆弱,甚至焦虑不安。他们对心理转变的适应性还不如一般同学。

关注“资优生”的心理健康

图片来源于华盖

  为此,全国150所重点中学校长曾发出呼吁:不能因为耀眼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资优生”的心理问题。他们强调,“资优生”的培养要注重道德和智慧、身心的同步发展。

  “资优生”的心理问题与家长、老师和社会过多的眷顾不无关系。在不少父母眼中,“学业好”就“一俊遮百丑”,而一些老师也往往只见“分”不见“人”,一些学校只看重“资优生”和升学率。还有媒体有关中考高考状元的炒作,也会造成误导。

  孩子把幸福只寄托在一种追求上是危险的。对挫折的良好心态是从童年和青少年不断受挫和解决困难中学来的,学校和家长应培养孩子从多方面获得幸福的能力,把自己的学业成绩看淡一些,而把做人看重一些。美国心理学界流行“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的说法。这不是说让孩子童年不幸福,而是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幸福既是一种外部的状态,也是一种内在的品质。我们要培养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及“与其在黑暗中诅咒,不如点燃一根蜡烛”的技巧。没有人不向往成功,但都需要经历无数的失败。如何面对失败,是一种人生的智慧,而培养这种智慧正是我们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不可缺乏,不可遮蔽。

关键字:学习

内容导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