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 备孕 怀孕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当前位置:起跑线 » 早教 » 行为教育 » 遵守规矩的孩子才更独立 爸妈清楚否

遵守规矩的孩子才更独立 爸妈清楚否

时间:2017-06-10 09:06 作者:起跑线小编 点击:
导读:周末,几个孩子在户外玩耍。陈晨的手里正举着一把玩具手枪,四处扫射着。突然,一辆玩具坦克轰隆隆地开了过来,车顶上有一排五颜六色的灯正炫耀地闪烁着,这吸引了陈晨的注意力,他立刻扔下自己手里的玩具枪,。饿虎扑食般地逮住了坦克。

  周末,几个孩子在户外玩耍。陈晨的手里正举着一把玩具手枪,四处扫射着。突然,一辆玩具坦克轰隆隆地开了过来,车顶上有一排五颜六色的灯正炫耀地闪烁着,这吸引了陈晨的注意力,他立刻扔下自己手里的玩具枪,。饿虎扑食般地逮住了坦克。

遵守规矩的孩子才更独立 爸妈清楚否
遵守规矩的孩子才更独立

  坦克的小主人杨杨不干了,他赶紧跑过来拦住陈晨,大声喊起来:“这是我的坦克,我不能给你!”

  小陈晨用一种很奇怪的眼神看了杨杨一眼,紧紧地护着刚刚抢到手的坦克,那神情仿佛在说:“什么?我喜欢的东西怎么可能是你的?”

  对于习惯了左右家中每个成员的陈晨来说,他需要什么,什么就是属于他的;他喜欢什么,什么就会不折不扣地来到他身边。在他心目中,规矩是一个十分遥远的东西,它约束不了任何事情,自己的需要就是规矩。

  规矩,这个看上去有些冷峻的字眼,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伙伴。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这些临时或者非临时建立起来的规矩,就像一道稳固的围栏,护卫着孩子们一点点地走向自立,让他们学会坚持他的原则,同时又能在小事情上灵活变通,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但是,孩子不听话,不守规矩,几乎是每个家长都要面临的事。为什么家里的孩子总是爱耍赖、不听话?同样的规矩即使重申了好几次,软硬兼施,最后还是以孩子的哭闹来结尾。

  其实,要想让孩子守规矩、听话,就必须先弄清楚孩子耍赖、不听话的原因。当孩子出现耍赖.不听话的情形时,绝对不会是无缘无故的。背后一定有其动机与原因,因此不可只是一味地责骂孩子不遵守秩序的行为。

遵守规矩的孩子才更独立 爸妈清楚否
遵守规矩的孩子才更独立 

  幼儿的表达能力都很有限,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逐渐拥有自己的主见与想法,却尚未学会管理自己,因此面对家长的规定有不满时,碍于表达的不完整,或是不懂得如何说明,就会以反抗、不听话的表现作为另一种形式的表达。而有些孩子在因不听话而受到斥责时,最常见的表现就是以哭闹来耍赖。

  有些家长为了制止孩子哭闹,或出于心疼孩子,就会答应孩子的要求。这便会建立孩子错误的价值观,认为只要哭闹家长就能听自己的,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此后一遇到类似的情形,他就沿用这套坏习惯。

  这种对孩子的过分顺从,会逐渐让孩子变得任性、自我、孤僻,或者出现其他不良行为,如好动、攻击性强等。因此,家长要弄清孩子不守规矩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的“违规行为”要惩罚

  最高明的教育,不是强迫孩子去遵守各种规则,而是让孩子自己意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一旦孩子认识到他做的一些事是家长不赞同的,他也会感到不愉快,他就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排除干扰,遵守相关的规则。这个时期的孩子在做事时是只看眼前不计后果的,生活经验又贫乏,因此对事物发展的预见力非常薄弱。

  要让孩子意识到某些规则的必要性,家长就要在保证孩子健康的前提下,让他吃一堑长一智,这样经过亲身实践,孩子就会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逐渐被事实教育着建立起遵守规则的意识。

  比如,家长想要让孩子养成定时吃饭的习惯,可是孩子每到该吃饭的时候都不按时吃,或者边吃边玩。即使给他讲道理,他也听不进去。这个时候,就可以把饭菜收起来,给他设定一个时间,告诉他只有闹钟响了才可以再吃饭。

  不论此后孩子如何折腾,都不要手软,一定要等到闹钟响了再给他饭吃。这么来几次,孩子自然就会明白,如果不按时吃饭,他的肚子就会受到惩罚,他就要挨饿。

遵守规矩的孩子才更独立 爸妈清楚否
遵守规矩的孩子才更独立 

  别让规矩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

  尽管下午同事有约来家,可唐晓的父母还是不愿意错过休息日的好天气,带女儿去游乐园玩。出门前,他们与4岁的晓晓约定,玩两个小时后就得回家,否则来的叔叔阿姨就要在家门外等了,晓晓听后一口答应。可是当约定时间到了时,唐晓却死活都不愿意上车回家。晓晓父母最后只得答应,如果晓晓按时回家的话,就送给她一个玩具,女儿这才同意。

  孩子为什么不遵守规则?究其原因是由于他已经把家长的心思摸透了,他明白,很多时候家长的“不行”并非真正的“不行”,仅仅是“可能不行”而已,而且这种“可能不行”还可能会转变为“行”。只要他拼命地吵闹一下,就可能达到目的。在这样的环境刺激下,孩子就逐渐掌握了哭闹这个可以控制家长的绝招,并由此养成了任性的坏习惯。

  其实案例中,唐晓的父母应该坚决把女儿抱上车回家。既然孩子已经承诺“两个小时后回家”,就该这样做。当然,比较理想的方法是,提前5分钟就提醒孩子,因为大多数孩子在玩得兴起时都会恋恋不舍。而运用一次次的交换条件,只会助长孩子的不良习惯。

  很多情况下,家长希望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能让孩子高兴,但总会遇到一些必须打破自己曾经制订的规矩的难题。这时,做家长的必须清楚,作为家长,你们的态度和标准将影响到你的孩子能否成为一个明辨是非的人,所以必须做一些孩子不愿意接受的决定。一旦给孩子制订了某些规则,就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立场。

  如果家长在这件事上坚持原则,而在另外一件事上放弃原则,那家长的做法无疑就是在强化孩子的不遵守规则的行为,并坚定他们耍赖的信心。

  鼓励孩子的正确表现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定了规矩之后,适时鼓励孩子的正确表现就是让孩子认清是非的最好方式。当孩子因表现良好受到鼓励时,自然能强化规矩的正面意义;孩子犯错时固然也要给予处罚,但不宜太过放大,把焦点放在孩子的好行为上,他会更乐于表现。

  用有趣的语言代替大道理

  千万别想用大道理说服孩子,那该怎样让他去做那件“对他来说,是最好的事”呢?可以把那些冷冰冰的、生硬的大道理“翻译”成影响他实际生活的“切身”事件。

  比如说,你想让他刷牙,你跟他讲“不刷牙会有蛀牙”,可是他对“蛀牙”并没什么具体的概念,也不明白,所以这么说一点意义也没有。你应该这么跟他讲:“我们应该刷牙,这样我们就能吃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还可以列举一些他爱吃的食品,比如棒棒糖或者小熊饼干之类。他不知道“蛀牙”是什么东西,但他知道“吃好东西”是什么滋味。

 

关键字:遵守规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