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 备孕 怀孕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当前位置:起跑线 » 新闻 » 热点事件 »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不要成为别人的影子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不要成为别人的影子

时间:2015-05-11 10:39 作者:起跑线 点击:
导读: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灵魂,请不要用攀比、炫耀摧残孩子的灵魂,要顺应他的天性,唤醒他内心深处的力量,让他成为他自己,而不是别人的影子。
    前些天,一位在美国生活的朋友跟我说起她女儿“分班”的事,她的女儿今年刚上小学,是在美国哈克学校就读。她说,在哈克学校,孩子们没有固定的班级,学校会按照他们暑假、寒假考试成绩进行分班。

    “什么?那么小的孩子就要按考试成绩分班了,孩子得多累啊!”我很惊讶,总觉得这种竞争啊、等级啊,不应该出现在孩子的世界里,不应该让那么小的孩子来背这些包袱。

    “没有啊,每个孩子的学习素质都不一样嘛,考得差,分到C班,压力反而小了呢!”朋友笑着说,显得很自然。

    听了朋友的话,我不禁感叹,中美两个国家教育出来的孩子差别真是大啊!想一想,在我们小的时候,考试考得不好,分到比较差的班级,往往会感到很沮丧,甚至就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混着过了。而相比之下,美国朋友的心态则明显更加平和,那是因为他们能够认清并坦然接受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并清楚地知道,这种差异与等级无关。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这与我们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对待孩子,很多父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孩子的好或者不好,都是父母的“功劳”。于是,每每一群爸妈聚到一起时,总喜欢相互夸耀“自己的小孩有多听话,学习又怎么好”。这样一来,如果你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听话、学习又好,就会成为其他爸妈羡慕的对象,也会觉得脸上很有光。但如果你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任性、学习也差,就会觉得孩子让你丢脸了。

    然而,父母的这些做法,彻彻底底地把孩子变成了大人之间相互攀比、炫耀的工具,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却不知道,这种“比较”会在孩子的心里扎根,让他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悲伤地活在别人的影子里。

    28岁的郭衡出生在中国兰州在深圳长大,2001年移民美国,2006年获得德州农工大学电机工程学士学位。毕业后搬到纽约市,在曾在华尔街的投资银行、私募基金及对冲基金工作过,2011年进入知名的MIT斯隆管理学院就读。但在她走进世界级的精英群体时,她倍感压力,觉得自己“除了中文之外别无优势”。当她想要完成自己设计的人生时,她发现自己很难做自己。最后,她用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攀比的教育模式,会让孩子从小就承受各种“比较”带来的压力,不管做什么,都希望自己是最好、最棒的,而什么是最好的,第一名就是最好的。然而,等孩子长大了,出到社会,就会出现很多的不适应,比较极端的例子,就是像郭衡那样,把“超越别人”当作是自己的人生目标,当她有一天发现,自己并不能“超越别人”时,就会觉得人生很没意义,陷入绝望的深渊。

    事实上,从孩子喜欢说“不”开始,他就向父母宣言:“我是我自己,我要做我自己想做的事”,但是,这个时候孩子的自我意识还比较薄弱,他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及今后要实现的梦想都没有很清晰的概念,而这些,恰恰是在最信任的父母的影响下形成的。

    所以,如果父母总是拿孩子与别人家孩子对比,对他说,“你怎么这么笨,某某都能弹得那么好”、“什么时候,你才能像隔壁家的某某那样能干啊”等等,孩子就会觉得,“只要我能弹得像某某那么好,只要我努力像某某那样能干,我就是妈妈的好孩子。”就这样,为了得到妈妈的肯定,孩子努力像别的小朋友靠拢,没有了自己的追求,只能在 “赶上别人”这个虚幻的梦想中获得自我价值。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找到他最适合的发展方向,让他成为他自己,而不是别人的影子。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帮助他找到发展的方向

    真正为孩子好的父母,不会总拿孩子的短处来打击他,而是懂得挖掘他的长处来激励他。就拿上面“弹琴”、“能干”的例子来说吧,有些孩子弹琴可能没其他小朋友好,但他的画画却很棒;有些孩子虽然动作笨拙了点,但是他做事很认真。作为父母,不要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看,而是要看到孩子优秀的一面,耐心引导。

    孩子的画画很棒,你就鼓励他多画画,当孩子把画好的画拿给你看时,你要多称赞夸奖他。此外,还可以适当地带孩子参加一些绘画比赛,让他体验成功的乐趣,对自己的兴趣或者梦想更加自信,从而勇敢地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

    用好的心态看待孩子的“小状况” 引导他成长

    有时候,孩子身上出现的一些不好的行为,背后是有原因的,但有些父母意识不到这一点,孩子一出点“小状况”,比如,在商场里闹着买玩具、在幼儿园里打了其他小朋友,就开始给他贴“任性”、“坏孩子”的标签,但其实,只要父母耐心引导,孩子的这些“小状况”都能成为他成长的机会。

    子恩是一个两岁多的脑瘫儿。一天,幼儿园里的班主任对子恩的爸爸说,子恩在班上打人了。这位爸爸听了以后,并没有很着急地教育孩子,而是耐心安抚子恩的感受,因为他知道,儿子虽然有脑瘫,但还是一个很乖的孩子,这次打人只是一个“小状况”而已。爸爸的冷静与信任,最终让子恩说出了他打人的原因,原来是那个小朋友嘲笑了他,他气不过才动手的。了解到这个事实后,爸爸鼓励子恩向班主任说出自己的感受。就这样,子恩的情绪好了许多,相信作为特殊儿童,他以后会更懂得如何用智慧保护自己。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而不是父母的期待

    有些父母,或为了让孩子看上去比别人“优秀”,或为了让孩子去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不管孩子喜不喜欢、愿不愿意,就给他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这么做或许能让孩子显得“优秀”,甚至长大以后表面上显得比别人强,但精神上却可能像郭衡一样空洞、迷茫,内心缺乏快乐,因为那不是他自己想要的。因此,请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引导他思考未来他想要的人生,让他拥有自己的梦想,真实体会到自己的存在。

    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灵魂,请不要用攀比、炫耀摧残孩子的灵魂,要顺应他的天性,唤醒他内心深处的力量,让他成为他自己,而不是别人的影子。
关键字:

内容导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