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 备孕 怀孕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当前位置:起跑线 » 新闻 » 热点事件 » 孩子爱“打人” 该怎么办

孩子爱“打人” 该怎么办

时间:2015-05-09 09:47 作者:起跑线 点击:
导读:孩子“打人”是一种诉求表达。
    “嘟嘟1岁7个多月,平时和小朋友在一起,总是爱主动惹别人,如果谁把他玩具拿了或者他想玩的东西被别人碰了,他就会用手打对方。姥姥说:“嘟嘟就是淘气,等大点就不会这样打人了。”而妈妈认为,现在就要给嘟嘟点颜色,让其他厉害的小朋友把儿子教训几次,就长记性了。

    这是最近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一母女的对话,很多家长在谈论宝宝爱动手打人或自家宝宝被其他宝宝欺负的事,要么就是“以暴制暴”,要不就是放任自流。该如何看待孩子“打人”,是孩子太任性,还是有其他原因。

    其实孩子“打人”是一种诉求表达

    孩子“打人”应该是一种诉求表达。比如,其他小朋友不愿意和他分享玩具,他就打对方。金宝贝西安早教中心陈希竹老师以2岁半的儿子举例,不过她不会因此打孩 子,会告诉他,“打人”会让别人疼,让他体会到打别人感受,“这个矫正得慢慢来,如果父母‘以暴制暴’,再以打孩子屁股教训,这样对他们成长发育并不好, 因为研究表明,打屁股会降低孩子的智商,而平静和安定的状态是最利于大脑学习的,特别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的敏感和关键期。” 陈希竹说。

    一般1岁半前的孩子打人是没有恶意的,从成人行为中模仿而来的,他可能觉得这个好玩,用“打人”方式来探索外界。而2岁后孩子,特别淘气的男孩居多,孩子大运动时期,他们肢体活跃期,用动手方式作为一种社交,想引起对方注意,成为大家眼中焦点。

    陈希竹说他儿子1岁半时,有一次被一个小孩又抓又咬,她当时先隔离儿子后,告诉儿子那个小朋友那会不高兴,两个小孩出现矛盾,被打孩子的家长最好不要直接指 责打人的小孩,这样只会加深两个的孩子的恐惧感。如何避免孩子因为抢玩具大打出手,最好方式家长平时不要恐吓孩子。比如,妈妈会说:“宝宝你再不听话,把 你的玩具送给其他小朋友,这样让孩子更容易没有安全感,喜欢占玩具,不懂得分享。

    从孩子行为、心理特点寻因

    北京思典依佰爱家庭教育事业部总监黄诺嫚认为,与传统意义上的打人有本质上的区别,也没有任何数据显示,小时候爱“打人”的孩子,将来就有暴力、凶残倾向。 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打人”背后的原因,父母们可以通过孩子的大脑、行为与心理发育的特点来对孩子的“打人”行为更多的理解。

    比如,2岁左右,是第一次自我意识的萌芽期,开始有“我”的意识,事事以“我”当头,凡是不符合“我”的感觉的事情,“我”都要排除,例如,孩子会拨开奶奶给的苹果,如果硬要他吃,就打奶奶。这是孩子自主的一次飞跃的过程。

    2—3岁,也是语言发育的关键期。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己的想法、要求还未能说的清楚,爸爸妈妈听不明白时,孩子情绪一来,就“打人”。“打人”是2—3岁的孩子沟通和表达情感的方法之一。如果爸爸妈妈未能理解,孩子就会有更大的情绪。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模仿能力也特别强,如果在电视上、游戏中、或日常生活爸爸妈妈也打他,他就会模仿,他是没有对错的概念,这是孩子一个学习的过程,只是用了 他不知道的错误行为。还有一些孩子,是因为爸爸妈妈太忙或没有关注到孩子,孩子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希望被注意到,只好用一些强烈的动作来表达他的意 愿,来引起注意。

    6岁前不要跟孩子讲道理 多用故事、游戏引导

    既然冲突是难免甚至是成长必需的,那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习更有效化解冲突的方式就非常重要。早教、亲子教育专家张美珍博士表示,6岁以前孩子主要以感性思维 为主,所以对6岁以前讲道理几乎没用,道理需要逻辑推理,有因果关系,孩子往往听不懂。这也就是为什么父母给孩子讲了无数遍“打人不对”的道理后,孩子依 然我行我素的主要原因所在。

    角色扮演、做游戏、讲故事等都非常适合这阶段孩子。把各种冲突的情景编成故事,再用做游戏、扮演角色的方式呈现出来,不断引发孩子的感受,并找到化解的方 法。冲突化解包括语言化解、行为化解、情绪表达等。在美国,幼儿教育会运用很多圣经故事进行,这些圣经故事被绘成画本供父母讲给孩子。

    如何让孩子不“打人”?

    怎样杜绝孩子“打人”,父母首先要有开放意识:爸爸妈妈要了解,这是孩子成长的过程,父母要先接纳,放下我们的焦虑和担忧,父母情绪的平稳会让孩子感受到支持。

    帮助孩子释放情绪,得先读懂孩子的情绪,例如,爸爸妈妈可以这样说:“宝宝很生气,是吗?”允许孩子嚎啕大哭,可以拥抱他、陪着他,让情绪慢慢的平复。再鼓 励孩子说出“打人”的原因,也许他说不清楚,慢慢来,帮助他分析,爸爸妈妈做示范。例如,孩子的玩具被别的小朋友拿走了,孩子打人。爸爸妈妈就可以和孩子 一起,去到小朋友的面前,通过和平的方式要回来“这是我的玩具哦,我现在不想给你玩,我现在要回来。”

    同时,还有协助孩子提升自信。如果孩子做不好一件事情,比如,拼图没有拼好、踢球没有踢好,就会生气打人,爸爸妈妈就要协助他一起,提升孩子的能力,可以这 样说:“我们宝贝很希望很快就把这块积木叠上去,是吗?需要妈妈支持吗?妈妈是很乐意的哦。”孩子能力强了,自信心足了,也就不会去打人了。

    当孩子在3岁以上还“打人”的时候,爸爸妈妈也可以“打”他,可以在游戏中消除。比如,孩子用粗野的话和行为攻击你,你也可以和他玩对骂对打的游戏,以解放他被压抑的情绪。骂和打的的时候,要像是真的在骂和打他一样,这类愚昧的对骂语要持续到你们笑声取代愤怒为止。

    被打的孩子也需要情绪释放

    家长该如何释放被打孩子的负面情绪?黄诺嫚建议,第一步:父母要细心观察,到幼儿园接孩子或孩子回到家里,和平常不一样时,父母要赶紧关心孩子,孩子受委屈哭泣时,不要阻止,这也是一种负性情绪的释放。

    第二步:当孩子情绪稳定后,教孩子一些自卫手段。1,学会声明“你没有权利打我”,2,伸手制止对方、保护自己,3,求助老师、家长;4,如果上述方法都无效,孩子可以还手。

    第三步:父母要与老师沟通,寻求老师的帮助。对幼小的孩子来说,能想出躲避或求助的办法,也并不总意味着怯弱,有时反而是机智的表现,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但这需要父母的耐心协助,也许,孩子不是一次就能做得很好,爸爸妈妈要耐心的鼓励他、支持他。
关键字:

内容导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