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 备孕 怀孕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当前位置:起跑线 » 新闻 » 热点事件 » 孩子如何通过 “身体”探索世界?

孩子如何通过 “身体”探索世界?

时间:2015-04-25 09:37 作者:起跑线 点击:
导读:孩子通过几个方面用“身体”探索世界。
    父母们都知道让宝宝自由探索是件好事,但探索从什么时候开始?从哪里开始?怎么才能知道孩子的智力在哪方面得到了开发呢?

    其实,宝宝对世界的探索从出生那一刻就开始了,而在生命开初的那段时间,宝宝探索最多的,是自己的身体和肢体,身边人的动作、周围的声音等。

    舞蹈(尤其是现代舞)是用肢体动作来演绎内涵的艺术,而这,正好迎合了宝宝探知世界的需要。

    日前,广州出现了首个专为0岁到2.5岁宝宝而设的现代舞节目—芬兰奥拉蔻舞蹈剧团应“广州现代舞周”之邀,在广州上演了力作《咪咪》。演出中,宝宝和家长围坐在台上,可静观演出,也可参与其中,艺术家们运用肢体吸引和带领宝宝,让宝宝自由发挥、自然表达自己的想象和好奇。 其实,对于少儿的肢体开发,不少艺术家已经作了很多尝试。台湾师范大学表演艺术研究所教授夏学理在广州举办“亲子互动创意坊”时,就鼓励父母抛开辅助性工具,与孩子彼此身体接触,通过角色的转变,通过游戏来了解对方。在他看来,孩子幼年时有父母陪伴的身体探索和亲密互动,有助于孩子“长大后健康自如地处理和珍惜与别人的关系”。

    不要小瞧

    低龄儿童的感受力


    4月18日上午10点,剧场节目还没有开始,就已经有几十位家长、孩子聚集在广东现代舞团小剧场的休息室里了。陈妈妈和丈夫带着自己的双胞胎女儿来了,“我从报纸上得知了这个节目要在广州演出就立马报名了,谁知太过火爆,等到加场才轮到我们。”

    当天上午即将上演的是芬兰青少年节目大奖提名节目—《咪咪》,这亦是广州首个专为0岁至2.5岁宝宝而设的剧场节目。《咪咪》由芬兰奥拉蔻舞蹈剧团创作演出。该节目在芬兰埃斯波首演后就开始在全世界巡演,已经风行了6年。6年来,荷兰、比利时、德国、西班牙、法国、韩国等国的10多个城市超过1600多个宝宝观看了这个节目。

    广州作为中国内地第一站,自然备受家长们的期待。经过一番修正,家长们陪孩子脱去鞋子、放下手机,赤脚踏上剧场的舞台,宝宝和家长们围坐于台上,可静观演出,也可参与其中。芬兰语中,“我”(Me,音“咪”)即是“我们”的意思,编导将此概念贯穿于节目,“我”是观众,也是演员,合为一体的“我们”共同创作了一个个独一无二且温暖人心的《咪咪》。这意味着,不论是参与、欣赏,40分钟演出必须由家长们和孩子一起完成。

    演出中,3位来自芬兰及比利时的演员,包括舞团艺术总监佩伊薇·奥拉都在台上,从一开始的蜷缩、匍匐到站立,动作从细微到伸展,配以法籍音乐演奏家菲利普·马塞尔·龙的现场演奏。运用肢体吸引和带领宝宝,让宝宝自由发挥、自然流露自己的想象和好奇,通过肢体探索奇幻世界,并跨出自己舞台上的第一步。

    这种放手让孩子完全自由活动的状态,让在场的家长们有些不知所措。奥拉之前已经提醒过大家,尽量避免用语言来沟通,也不要阻止孩子的行动。现场所见,有些孩子“怕生”,妈妈一放开手就开始啼哭;而有些孩子则非常活跃,不仅主动离开母亲的怀抱,还大胆走进舞台中央,和艺术家互动,在母亲的带领下模拟演员的动作;还有些孩子对动作漠不关心,相反,对音乐家模拟胎儿在母亲腹中的声效产生了好奇,主动去触摸乐器。

    撇开语言,用肢体连接孩子的生活

    “低龄孩子的注意力是很难集中的,但我们不要强迫孩子去做任何事情。我们在表演时发现,有些孩子专注于看别人或者喜欢去与别人接触,但有一些却并不这样。有些只是想待在旁边,静静地去看别人怎么做。人的感知不只是看,还可以通过肌肤触感环境、用耳朵聆听声音……所以我们希望提供给孩子的不仅仅只是动作。”奥拉对记者说,她观察到有些小孩子虽然和她们没有动作上的接触、也不是很活跃,“但他们的眼神一直在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

    该节目曾经在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巡演,但家长们关注的问题和出现的剧场效果也不大一样。“我们设定一个安静的环境,让家长不要用言语来沟通,但可能中国的家长还不会,、或者说不习惯以肢体接触、眼神交流等这样的方式跟孩子相处,显得有点不适应,而之前在香港、澳门地区演出时,家长们会更注重如何去"训练"孩子来配合。”

    奥拉也强调,这个节目是一场演出,并不是一堂教育课,“这跟上课不一样,让小朋友撇开语言、包括父母的纷扰体验一下什么是肢体、什么是声音,这也是一种生活的日常活动,但需要打破一些规范、习惯,才能体验一些新东西。”除了对小朋友的作用,节目另一个重要目的是让家长跟孩子一起体验,“虽然是日常生活,但并非去喝茶、逛公园,这是和孩子一起度过的有精神交流、艺术意味的40分钟,对于小朋友来说,他们在这段时间是充满好奇的,思想更加开放,这就是生活的多样性,而这种影响将会潜移默化地留在孩子心里。”

    大人们去剧场看演出并不稀奇,有时候也会带着小孩一起去,这如今已经成了一种趋势。但由于年龄小、情绪难以控制,很多时候有点失控。为此,奥拉早在2004年就开始专门为小孩设计适合他们的演出。奥拉蔻舞蹈剧团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计了独特的节目,之所以将“2.5岁”作为一个重要的划分点,就是考虑到0~2.5岁孩子对于日常肢体、声音的敏感度,“2岁半以后,孩子对于语言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会大大增强,日常环境不再"纯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对肢体、声音感知能力的干扰。”

    区别于其他年龄段的孩子,0~2.5岁的孩子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反应更敏锐,艺术家、家长、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日常生活,如果能够彼此分享,就能对这个阶段孩子的感受力、想象力产生作用。”但奥拉强调,这需要营造一种“环境”,“排除干扰,营造一个跟外面的、快节奏的完全不同的世界。”

    将这个节目引入广州的“广州现代舞周”总监张月娥表示,“广州现代舞周”在不断融入国外各种新鲜的艺术门类,“自2014年社区节目板块开放以来,我们就想去引进适合家庭观看的节目,刚巧这个节目4月在香港和澳门演出,我们就把它带来广州,作为一次尝试没想到非常受到欢迎。以后很多节目会安排在周末,为的就是让更多家庭、小朋友能够来看演出,演出的创新性和多样性也会更大。”

    不要试图用玩具“套”住孩子

    和奥拉有着同样想法的还有台湾师范大学表演艺术研究所教授夏学理。身兼DJ、表演、教授等多职的他非常重视儿童创意思维开发中的“肢体开发”,并创立了“亲子创意坊”。最近,他经常到广州和家长、孩子进行互动。

    他在整个亲子活动的过程中,都非常强调“父母和子女不借助任何辅助性工具”,只是单纯地感受彼此身体的接触、角色的转变,通过游戏开拓思维,了解对方,学会信任。这显然与奥拉蔻舞团的表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他的设计多出了一个元素—“信任”,“强化父母对孩子的信任,相信孩子随着一天天的努力会越来越好,而整天担心孩子如同一种诅咒。”在现场,他让所有参与者都脱掉鞋袜进入培养信任的阶段,方式是孩子和父母分别倒下,在后面的接住前面的。“实际上就连最亲密的父母和孩子,在孩子成长最初也不是完全信任的,孩子或多或少会有一丝恐惧,要通过多次练习才能渐入佳境。”夏学理说。

    一阵调皮、喧闹之后,孩子用五分钟观察父母的脸、头发,然后闭上眼睛,听着指令触摸对方,父母可以感受到孩子精准地“描绘”自己模样的能力。随后家长们把自己变成“石头”任由孩子摆弄成一件“艺术品”。夏学理设计这些环节,源于平时看到太多父母把孩子扔给辅助性工具,比如玩具、电视、电脑等。他认为这是一种偷懒的做法。他表示:“没有辅助性工具,孩子们的笑容是很真的,父母是很踏实的,我想通过亲密互动让父母与孩子真正懂得处理彼此的关系,从而使得孩子长大后能健康自如地处理并懂得珍惜和别人的关系。”在他看来,辅助性工具用得太多,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都会被压制,自由联想、创造也会受到局限。

    “亲子的重点应该是家长跟孩子一起去创造,而不是让老师、教材给孩子输入知识性的内容。如果小孩子都变成了"搜索引擎",他跟父母的关系就会因为缺乏互动而变得平乏了,孩子成长需要各种"你"跟"我"之间关系的刺激,这样才能让他发自内心地去感受。”他强调,“陪伴”不仅仅是用嘴巴来说的,家长更需要花时间和孩子共度生活中的片段,“电视上的儿童节目孩子可以看,但不能放他一个人看,不然孩子很容易被电视操控。它需要家长在旁边有意识地刺激、引导。”买个玩具丢给小孩子玩需要花钱,而这种亲子互动则需要花时间和精力。

    父母们老是抱怨没有时间陪孩子,为此他建议应该从减少应酬、减少逛街、减少追连续剧开始。“如果每个父母愿意为孩子少看一集连续剧,少在酒桌上应酬一小时,那么每个孩子就多了一小时的心灵成长时间。”
关键字:

内容导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