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 备孕 怀孕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当前位置:起跑线 » 新闻 » 热点事件 » 刚出生的宝宝就开始“说话”了

刚出生的宝宝就开始“说话”了

时间:2015-04-22 10:25 作者:起跑线 点击:
导读:刚出生的宝宝就开始“说话”了。

    关于Kelly:混迹早教行业第八年,做过指导师、编过教案、培训过早教员工,后在职攻读儿童发展心理学专业课。2013年7月华丽升级为妈妈,立志专职研究0-3岁婴幼儿。

    有这样一位老先生,他是语言心理学家、泰斗级教育学家,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原儿童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应用学系教授,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曾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如此重磅介绍,实在是想表达一下自己的激动之情:这位老先生就是佟乐泉老师,而我有幸听了他的儿童语言发展课!

    老先生70多岁,身板挺直、声音洪亮、幽默风趣、思维严谨、在我们看来高不可攀的的语言研究在他讲来马上脱掉高大上的外壳掉在土里噗噗冒芽,信手拈来网络时尚用语让我们这群已经为人妻为人母的妈妈学员们(当然,现场也有爸爸学员)惊讶得立刻智商倒退,课后人潮涌向老先生问问题仿佛此时他就是来自星星的都敏俊xi~~

    罗嗦了这么多,终于能说正话了,这篇文章算是课堂的总结+我体会到的案例,算是对老先生的致敬!绝对干货+听得懂的理论,粑粑麻麻们,你们想要的,这里全有!

    如果您的孩子刚出生——3、4个月:

    单纯哭声——吭哧声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我们听来哭声都一样,饿了哭,凉了哭,被蚊子咬了哭,尿了哭,莫名其妙有时还会哭……但是随着和孩子相处的时间越来越久,妈妈们就能听出孩子哭中的细微差别,这种哭声是饿了,那种哭声是在闹觉,尿尿了不舒服又是另外一种哭声。这就是孩子最早的交流。

    此时除了说孩子,还得说到大人。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大人在家里彼此间说话,而给孩子放各种音乐、唐诗;第二种就是家里新添了小成员,七大姑八大姨奶奶外婆轮番上来捏脸蛋、亲脚丫、“你真可爱”“哈哈笑起来像爸爸”……哪种方式对孩子语言发展好?第一种多高雅呀,第二种多闹腾啊!佟老师说其实第二种对孩子语言发展更好,因为语言是需要双向交流的,要抱着孩子、对着孩子说,说和孩子有关的话,这个阶段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回报给家长“哦~啊~”的声音。而第一种没有交流,语言对孩子来说不是一种直接的刺激。而且第二种孩子因为接受的刺激多,往往说话比较早,孩子说话早,家长更愿意逗孩子,孩子接触的词汇和信息就越多,认知发展就越丰富。

    6——8个月,孩子开始咿呀学语

    注意!这个阶段的孩子是个世界语言学家!


    全球的语言学家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用国际音标标注本国婴儿发出的声音,然后进行世界范围内的对比,最终得到一个惊人的发现:全世界这个阶段的孩子发出的语音几乎囊括了全世界所有的语言!

    也就是说孩子发出来的声音不一定是他听过的母语,有可能北京出生的孩子发出了山西某个方言里特有的语言,南非的宝宝发出了危地马拉语言里的某个声音!

    佟老师就记录下自己的孩子在7个月的某天突然发出了一个颤舌音,这是北欧语言里常用的一种发音方式,他在上学时学习过俄语,都发不出这个声音,而现场在座的很多同学也像我一样只能嗤出一嘴口水……

    佟老师很遗憾地看着大家:“其实,在座的各位婴儿时期都能发出这个声音,但是在我们学会母语之后,这种能力就消失了……”

    Why Why Why !Tell Me Why!大家心急如焚,为自己缺失这样一项重要的语言能力而着急。

    “孩子天生的语言器官具备学习全世界任何一种语言的能力,但后天的语言环境像一把筛子一样筛掉了不属于它的语言体系的语音。”

    比如说这个阶段的孩子每天都在咿咿呀呀发出各种声音,某天突然冒出了句“baba~”,作为汉语为母语的爸爸们听到之后会立刻脸乐得像一朵花,然后激动地冲着孩子说“哎~~叫的真好,再叫一句!”爸爸的表情和声音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强化,孩子在以后的几个月里发出“baba~”的音就会越来越多;而如果母语为英语的爸爸们只有听到“daddy”这个音的时候才会那么兴奋,“baba~”这个音对他们来说没什么意义,所以他们的宝宝以后就会越来越多地发“daddy”,而“baba~”这种音就会从孩子的发音中逐渐消失。

    您是不是马上联想到什么?对!外语学习!

    如果家长能够给孩子提供双母语的环境,孩子是不是就可以留下说两种语言的能力?那是必然!对于一些混血儿,他们的父母用不同的语言交流,多种语言机会均等,孩子耳濡目染,很轻松就能学会多种语言。

    太棒了,迪士尼英语,买买买!英文儿歌放放放!

    家长,别激动,这里面有个误区:

    我们的家庭一般能给孩子提供的“双母语环境”也就放放英文儿歌,家长和孩子说些简单的英文,但这算不算“双母语”呢?

    语言背后依托着思维,一种语言要熟练运用到不用思维,才能称之为“母语”,而我们很多家长说英语的时候还需要先用汉语先组织一下,再“翻译”成英语说出来,Chinglish(中式英语)指的就是这样的情况。所以如果是这样外语水平的家长,我们还不能说是给孩子提供“双母语”环境。

    而是给孩子打下双语学习的基础。

    有一些人说到“给孩子太多语言不好,孩子分不清,说话晚。”

    确实,有些双母语的孩子,比如在说汉语的同时会夹杂几个英语单词。针对这种情况,佟老师也给出了解释:双语儿童有困惑期,孩子最开始还分不清这是两种不同的语言,而是哪个语言的词语先从脑子里蹦出来孩子就先说哪个。但是给他们半年时间,一般到3岁左右,他们就能分得很清了。
关键字:

内容导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