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 备孕 怀孕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当前位置:起跑线 » 新闻 » 热点事件 » 家长学会耐心倾听的三大功效

家长学会耐心倾听的三大功效

时间:2015-06-18 10:57 作者:起跑线 点击:
导读:也许有的家长会说,孩子每天都会在身边像只小蜜蜂一样嗡嗡嗡的讲个不停,而自己又有忙不完的工作、做不完的家务,哪有那么多的精力与时间去听孩子讲话呢?其实反过来想,既然事情总是忙不完,何不停下忙碌的脚步,耐心听听孩子讲了些什么呢?
  曾经看过一段话说:人之所以有一张嘴巴和两只耳朵,就是上帝让人学会“少说多听”。倾听,是人与人交往的一种基本技能;而“言多必失”也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经典古训;相信已经在社会工作中打拼N久的家长们都知道这个道理,并且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能够娴熟的使用。只是,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是否能够做到耐心倾听呢?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孩子每天都会在身边像只小蜜蜂一样嗡嗡嗡的讲个不停,而自己又有忙不完的工作、做不完的家务,哪有那么多的精力与时间去听孩子讲话呢?其实反过来想,既然事情总是忙不完,何不停下忙碌的脚步,耐心听听孩子讲了些什么呢?

  何况,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自己要做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多,能够和家长沟通交流的时间却会越来越少。等家长真正可以闲下来的时候,又有几个孩子能够空闲出时间时刻在家长身边讲说不完的话呢?所以,珍惜当下,趁着孩子还愿意也有时间在身边说话,为什么家长不能够耐心倾听呢?

  一、耐心倾听,可以让你成为孩子信任的好朋友。

  在我还是老师的时候,有一个小姑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群年龄在5岁左右的小孩子,而当时的我是替他们老师一节课。说老实话,彼时的我还年轻,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而且我的学生都是以小学生为主,间或有一些中学生。面对这样一群天真灿漫的小孩子,我颇有些手足无措的感觉。

  还好,天性还算活泼的我也很快的和他们打成一片,小孩子们也很喜欢和我玩,对我投入了他们的无限热情与尖叫。不知不觉间下课时间就到了,孩子们依旧还要和我玩在一起,无奈间我只好请助教老师分别带他们去洗手间。这时这个可爱的小女孩直接依偎到我的怀里,对着我的耳朵偷偷说:“老师,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我一边抱着她,一边冲她眨眨眼睛表示我在听。她嗤嗤的笑着继续和我“咬”耳朵:“老师,我昨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放了一个好响的屁!”我冲着她也嘿嘿的笑,表示我知道了。她看着我认真听的样子,就问我:“你猜最后怎么样了?”我笑眯眯的给出了几个答案“吓了妈妈一跳?”“吓了爸爸一跳?”“把床崩出个窟窿来?”等等;她都乐呵呵的摇头表示不对,最后她拖着长长的奶音告诉我:“我把床单上沾了点SHI花!”说完她又不好意思的哈哈笑起来。

  虽然那个时候的我,还不太明白孩子对这样事情的乐趣点在哪里,但是我可以感受到她对我的信任与好感。正因为有了信任,所以孩子才会愿意把自己私密的事情,不管是好是坏都拿出来和你分享。而这样的信任,我以为就是源自于我的耐心倾听与不敷衍的态度。

  二、耐心倾听,可以让孩子多一些从容思考的时间。

  不知道家长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当孩子想要给你表达一件事情或者描述一件事情的时候,并不能够一次性完整的讲述出来,而是一边想一边讲,有时候讲着讲着还会忽然中断,然后调整自己完全去思考应该怎么说。这个时候的你,又在做什么呢?是孩子说出来半句后,你已经了解了孩子的想法,所以直接替孩子把下半句补充完整;还是会耐心的等待孩子自己组织语言后,把事情表达清楚呢?

  还有就是在一群孩子之中,如果一个孩子的表达能力略微欠缺一些,可能说话的语速较慢或者思考的时间过长,那么其他孩子可能都会耐不住性子而纷纷表明自己的观点。这个时候,我们又应该如何对待这个表达能力稍微慢一些的孩子呢?

  我很少替儿子说话,所有的需要他自己去表达的事情,都交给他自己去处理。比如吃饭需要点餐或结账,我会让他去请服务员;任何涉及到他自己事情的时候,基本上也都由他去处理;渐渐的我发现,他遇到困难的表达时,会自己先组织语言然后再去沟通。我觉得这是他自我调整的一个能力。

  和儿子一起玩的小朋友中自然会有语言表达能力弱一些的孩子,当那个孩子和我讲话的时候,我也总是会耐心的听他讲完;有时候当他吭吭哧哧的表达不清楚时,他的妈妈总是不自觉的代劳。几次以后,我就建议他的妈妈,对待孩子的表达,不要着急,就等他自己说完就好。家长越是着急,越是代劳,孩子就越会懒惰,也越来越疏于正常的交流,甚至会产生挫败感。

  我们等待孩子思索的过程,本身就是尊重孩子的一个具体表现,同时也在以身作则的鼓励他,相信他一定可以。而孩子思索的过程,就是他在努力完善自我的一个过程,也是他在探索、研究这个世界的过程。

  三、耐心倾听,可以了解孩子语言外所想要表达的想法。

  现在很多的家庭沟通模式是:家长说,孩子必须认真听;而孩子想要说的时候,家长却不见得认真听。

  前两天我的一个朋友气急败坏的告诉我,她家正在上五年级的丫头快把她气死了。不等我问什么事情,她就已经啪啦啪啦的开始倾诉。

  其实事情很简单,就是丫头告诉她自己班里发生的一件事情,丫头的好朋友被一个男生欺负,丫头就和好朋友一起把那个男生的书包给扔到垃圾箱里了。那个男生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老师,老师已经严肃的批评了丫头和她的好朋友,现在她们两个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向那个男生道了歉认了错。但是老师说还有可能要请家长。朋友一听到这里自然火冒三丈,立即多方面的对丫头进行指责。然后丫头居然摔门走了。她又担心丫头出事儿,撵了出去把丫头拽回来后,和自己老公一起又把丫头修理了一顿。直到最后丫头终于承认自己错了,以后再也不敢了,这件事情才算完。

  不过她给我讲的时候依旧非常生气,除了描述这件事,又把丫头最近两年里所有的不对搬出来喋喋不休。然而我听着听着,彷佛看到当时丫头委屈的样子,也可以想象在朋友夫妻两个人同仇敌忾般的对待下,丫头伤心的模样。

  等朋友讲完,我问了她几句话:1、为什么你们不认为丫头是个见义勇为的好孩子?2、为什么你们不认为丫头是一个值得结交的好朋友?3、为什么你们不认为丫头有着知错就改的品质?4、为什么我们总是感觉不到或者抓不住孩子主动送给我们的信任与依赖?

  朋友明显被我的连轴问惊呆了,一时无语。我继续问她:1、为什么你们只看到丫头和好朋友一起把别人书包扔了?2、为什么你们在丫头主动承认这件事情后依旧直接指责并且打骂?3、为什么我们会只盯着自己孩子的缺点或者错误并一味盲目放大?

  朋友依旧没有说话,所以我还是问她:想过没有,什么原因导致丫头会摔门而去?而最后丫头承认的错误,是她真心的感受还是迫于武力或者压力?如果有一天,孩子大了,我们老了,孩子还会在我们身边讲自己的事情吗?我们还能在孩子摔门而去的时候拉她回来吗?而孩子又可能屈服于我们的暴力之下多久呢?

  朋友久久地沉默了,作为旁观者的我,但愿她在思考,但愿她可以明白。

  我想如果朋友可以耐心的听丫头讲完后,给孩子一个拥抱,赞扬赞扬她的优点,再帮助她分析分析当时的具体情况,最后总结总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那么这件事情就应该是完美的画下一个句号,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度过一个美好的时光。

  耐心倾听,听懂孩子的话,更要听懂孩子的心。要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真诚的接纳和允许孩子可以有自己的世界与想法。
关键字:

内容导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