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 备孕 怀孕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当前位置:起跑线 » 新闻 » 热点事件 » 别让教条式的“教养”让孩子陷入焦虑

别让教条式的“教养”让孩子陷入焦虑

时间:2015-05-14 10:17 作者:起跑线 点击:
导读:别让教条式的“教养”让孩子陷入焦虑。
    ”叫阿姨好啊!“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呢?妈妈平时怎么教你的呀?快点和阿姨打招呼!”

    有没有觉得这样的场景很熟悉?几乎每位妈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带着孩子遇到我们的熟人(孩子的陌生人)时,我们都会提醒孩子要有礼貌,但往往事与愿违。

    为什么孩子这么没礼貌?

    1、他们有“陌生人焦虑”

    什么叫“陌生人焦虑”?有一个很简单的解释——小婴儿在5个月前是不会认生的,但是过了5个月后他竟然只认经常抱他或每天晚上哄他入睡陪他入睡的妈妈,这是为什么?因为他知道这个人(妈妈)是可靠安全的,而其他陌生人不值得他信任。他们对其他人的反应其实就是“陌生人焦虑”。

    其实每个宝宝在成长后都会有“陌生人焦虑”,对陌生人的抗拒是他们与生俱来的一种保护能力,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孩子的这一个心理特征。

    每当有陌生人靠近宝宝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及时帮助他们疏导这种抗拒的心理,反而更加加深——比如强迫宝宝叫阿姨好;又或者允许陌生人去摸孩子的头发,靠近他们,这让本来就焦虑的宝宝更是雪上加霜。

    2、人情世故,他们不懂

    孩子是孩子,他们的世界里没有人情世故的说法,他们的思维很直白,只会依照自己的喜好去办事而不会为讨好大人而给予配合。所以当孩子不去和我们熟人打招呼,那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

    孩子在2岁的时候自尊心就开始萌芽了,到了3岁,他们慢慢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他们喜欢由自己来决定这件事我是否该做,所以,如果他没有主动与人打招呼,而被我们要求的时候,他们会觉得很不愉快。可是怎么表达内心的不愉快呢?他们还未学会,但他们又不想去做,于是他们选择了不哼声,于是便有了我们大人认为的“不礼貌”。

    好办法

    1、随意,先尊重孩子


    我们见到熟人会分外开心,继而会催促孩子:快和阿姨打招呼!我们完全忽视了我们的熟人其实是孩子的陌生人。强迫和催促宝宝去打招呼,只是被动地让孩子完成我们的心愿,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只是一种“屈服”,并不是宝宝的本意,所以,离开了我们大人,宝宝一样不会和任何人主动打招呼,就更难实现我们所想要的“懂礼貌”了。

    我们希望孩子表现得有礼,其中一个原因还是希望别人说我们教导有方,那是要孩子帮我们完成自己的心愿。但对孩子来说,这其实是一种压力。

    倒不如我们尊重一下孩子的内心,让他们随意就好。如果宝宝想叫人,他自然会叫;如果宝宝不愿意叫,那就不叫好了。

    2、尝试给孩子心理准备

    难道就没机会让孩子和陌生人的“熟人”打一下招呼吗?也不是,办法还是有的。我们平时可以多给孩子训练,或者出门前,先给孩子心理准备一下。

    比如,出门前,可以和宝宝进行猜想——你猜今天会不会在花园就碰见邻居的王阿姨?如果碰见王阿姨,我们怎么说呀?可以让孩子自己说出答案。如果孩子说,叫阿姨好,我们可以马上表扬孩子你真有礼貌,王阿姨听到一定会很高兴。

    但如果孩子说不知道,我们也无须批评孩子真不懂事,可以告诉孩子,如果我们和王阿姨打招呼,她一定会很高兴。其实孩子只是在一个成长的过程中,所以对于如何与人交往他们也在不断的学习,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些心理上的准备,让他们轻松地面对每次的与人见面。

    K妈小经验

    不强迫反而有好效果


    记得孩子小时候,每次见到我的朋友,我都会习惯性地握握她的小手,然后提醒她:叫阿姨好。孩子才会勉强地挤出三个字:阿姨好。每次叫完人,她都会习惯性地往我身后躲一躲。 我发现,每次都是我我要求孩子去做,实际上孩子都是被动完成,我该怎么可以让孩子主动一点?我尝试给孩子做一个榜样。

    那次碰到一个好朋友,我没有强迫孩子打招呼,而是—— 我先把朋友介绍给孩子,也把孩子介绍给朋友认识,然后和朋友进行短暂的聊天。分手时,我对朋友说,我们得先回家了,有时间我们电联。然后我看了看孩子继续说:噢,我们不得不和王阿姨说再见了,继而我挥了挥了手。

    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孩子忽然对朋友挥了挥手说:王阿姨再见。这是孩子第一次主动和对方打招呼。我看了看她,笑着说,你真是有礼貌的孩子,王阿姨听了一定很开心。

    那次的经验告诉我,孩子不主动和陌生人打招呼,其实真的没有什么,尊重他们的感受比什么都重要。
关键字:

内容导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