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 备孕 怀孕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当前位置:问答首页 > 学前教育 > 育儿教育 >

简述在实践中如何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时间:2019-12-02 作者:起跑线小编 点击:2 次

其它答案

  • 幼儿在3-6岁期间,是大脑发育非常迅速的时候,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情感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还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方式,人类的思维成果正是靠语言的帮助得以巩固、发展和传递的。幼儿期是学习语言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储存词汇最迅速的时期。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社会身份往往可以从他说话用词、语调口气中看出。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师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师必须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其次是要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最后教幼儿礼貌用语,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这样,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得到健康地发展。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和日常生活中,多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增长幼儿知识,开阔幼儿视野,扩大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问题,因此,幼儿期语言的训练值得重视,幼儿园语言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一、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思维活动的结果,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的构思能力、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传统模式是注入式多,这是由于幼儿学习语言的途径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幼儿背诵了一大量的儿歌、诗歌、故事等文学作品,这样只是死记硬背,没有给孩子们自己思考的空间。所以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展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在培养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上,不单让幼儿具有模仿语言的能力,还要学习举一反三,会依照原有的语言范例,填换内容,表达新的意思,从而具有口语表达能力。如我在上《小水滴旅行记》时,我把故事与幼儿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幼儿观察湿衣服与干衣服、湿毛巾与干毛巾有什么不同,请幼儿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实际观察中,幼儿得出了结论,丰富了知识。在了解小雨滴到哪去了时,孩子们自己动手做试验,并把实验结果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在实践活动中,幼儿动手、动脑,发展了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分析比较和判断的能力。教育了幼儿对周围事物经常保持主动、积极的情绪,使之求知欲旺盛,爱动脑筋思索,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事物间的联系中,初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概括,发展了幼儿的认知能力与语言能力。另外,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要注意采取综合教育手段较好地达到教育目标。如讲故事时,我结合主题活动,不仅让孩子听故事、回答问题,我还用故事表演、画故事等手段,加深幼儿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像力。在语言教育中,让幼儿学得主动、活泼,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二、给幼儿创设想说、敢说、会说的语言环境
    (一)让孩子敢说。积极为幼儿创造条件,平时老师见到幼儿就要主动以亲切的话语及和蔼的态度和他们交流,关心照顾他们的生活。一起游戏,让幼儿感到老师像妈妈一样可亲、可信,消除幼儿胆怯心理,产生说话的愿望。为幼儿提供多种表现自我的机会,说的机会,增强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如,开展我当小主持、小小播报员、故事大王,自由交谈等活动,让幼儿学会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学,通过自己的表现及说,来传达给周围的人与他人一起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同时也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提高了幼儿表达能力,树立了幼儿的自信心。
      
    (二)让孩子爱说。在教学中要不断丰富幼儿词汇、句子。教幼儿朗诵诗歌、儿歌、绕口令等。儿歌、诗歌、绕口令等文章具有优美、压韵、有趣的特点,幼儿爱唱、爱学,容易接受。给孩子讲生动有趣的故事以提高孩子对语言的兴趣,让幼儿复述故事,用孩子自己的语言表达故事里的人物和情节,这是对孩子的语言、记忆、思维、逻辑等能力的最好锻炼。还能利用日常生活的有关环节或户外活动的时间做上几个动作,让幼儿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表演中学说短句。实践证明,他们不仅对老师的表演感兴趣,争着讲述,而且他们也自告奋勇地表演自己设计的动作,让观看的小朋友评述。
    三、满足幼儿的求知欲,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
    幼儿期的孩子对生活环境中的一事一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常以好奇的心态去发现疑难问题,寻找答案,不断地对成人加以穷究、发问。面对这一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家长应耐心地解答孩子的疑问,切不该粗暴地加以制止或敷衍了事,平时,家长也可陪同孩子一起去书中查阅资料,使孩子在潜移默化 中产生对书的兴趣和阅读欲望。由于幼儿期正是处于具体形象思维这一阶段,他必须有一定的直接的感性经验,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书上的相关知识。因此,家长平时应注意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生活,丰富其直接的感性经验,使幼儿在阅读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给幼儿讲《XXX》这一故事前,先引导孩子去认识故事的背景话,那他在听故事时就很容易理解其内容了。
    四、在日常生活中中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的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认识能力,而认识范围的扩大,内容的加深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因此,要注意发展语言交往能力紧密与认知能力发展相结合。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丰富生活内容,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幼儿语言。秋天来了,带幼儿散步时,让幼儿观察各种树木、花的变化。幼儿在寻找过程中发现好多树变了样,石榴树的叶子黄了,像一把金色的小扇子有树叶落下来想小船等等现象。让幼儿在观察议论、想象中及时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秋天,叶子黄了相应地丰富了词汇。幼儿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也就开阔了。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在幼儿直接感知中丰富知识和发展语言。
    五、教幼儿礼貌用语,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礼貌是人们的道德准则,是人与人相处的规矩。礼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礼貌行为,二是礼貌语言。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给人一种谦逊文明,恭敬有礼,落落大方的好感。礼貌教育要从小抓起,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使用礼貌用语的条件和环境,使孩子从小就会使用礼貌语言,有良好的语言习惯。
      利用文学作品,如故事、诗歌等,向孩子进行教育,培养孩子语言美,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教育方式。如通过诗歌客人来了使孩子知道妈妈不在家时,客人来了,小朋友要像主人一样热情有礼貌地招待客人,给客人倒上一杯茶,说:阿姨,请喝茶。客人走时,送到门口,会说:阿姨再见。孩子在文字作品里,学到了礼貌言行,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用礼貌语言进行交往。这也是全社会的道德风尚。我们大家都应做孩子的模范,处处以身作则,说话要做到温和有礼貌。
      另外,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除了教师的辛勤教育外,父母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家庭中对孩子的语言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教育,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n_490964876 发布于2019-09-24

相关问答

推荐你回答